“云端”聚民意 “线下”解民忧
近年来,茶坊村人大代表活动小组精心搭建起“云端代表会客厅”,开辟出代表履职的新阵地,构建起“云端履职”与“线下服务”双轨发力的创新模式,让代表履职的“神经末梢”深深扎根基层,切实解决了村民和企业的诸多难题,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新画卷。
2024年底,茶坊三组组长陈邦林在平台上反映,村部富源路河边石坝因去年汛期洪水冲刷严重,存在垮塌风险。县人大代表徐造勇第一时间“云端”响应,立即组织代表小组实地勘查,认真研判。他们深知“等靠要”缓不济急,于是创新性地在“云端代表会客厅”发起村民倡议,巧用“以热情值换公益金”的平台机制,短时间内筹集资金10000元,用于河堤石坝的修复加固。极大缩短了民意诉求从“发现”到“响应”的时间,让代表履职更加及时精准,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按下了“快进键”。
线上“接单”只是第一步,线下“跑腿”才是关键。茶坊村代表小组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对线上收集和线下反映的问题,迅速行动、真抓实干,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年初,五组、八组群众线下找到县人大代表徐造勇,反映村部对面河道因上游企业排污受水体污染。徐造勇立即联合小组成员,主动上门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摆事实、讲关切。企业负责人高度配合,迅速组织人员彻底清洗河道,并在企业内部开展自查自纠。代表小组的及时介入,让曾经困扰村民的“闹心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畅通,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对于线上收集和线下反映的复杂、系统性难题,茶坊村代表活动小组善于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推动问题从“办结”走向“根治”。他们不仅在内部紧密协作,还注重向上借力、横向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茶坊某企业负责人反映多家茶企建设损毁村部六组排洪渠,导致洪水倒灌厂区、威胁公共安全这一“老大难”问题时,代表小组的协同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一方面深入现场调研,与涉事茶企反复沟通协商,摸清问题症结;另一方面,果断向上借力,将建议提交给镇人大主席团。经镇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多次与相关部门对接,最终成功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崭新的排洪渠工程在2025年汛期前高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洪水倒灌隐患,筑牢了区域防汛安全屏障。
“咱们代表小组,就是给乡亲们跑腿、操心、解难题的。大事小情,能办的立马办;难啃的骨头,拼全力也要啃下来!看到河堤稳了、河道清了、排洪渠通了,群众眉头舒展了,咱这代表就当得值!”徐造勇代表的感慨,道出了茶坊村代表小组的心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代表履职的“最美风景线”。他们将继续以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以协同共治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代表力量”。(王强 张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