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人大:2024年十大创新工作亮点

1

全国首次针对民歌开展地方立法









全省首次进行文化领域协同立法实践探索,制定《商洛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给予肯定,全国人大网和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作了报道。

2

在全省率先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工作报告》给予肯定。在全国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作了介绍。《中国人大》和全国人大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作了报道。被省委评为2024年度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3

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和民主评议工作新机制









票选民生实事项目68个,对12个街道办和36个工作机构的工作进行了民主测评。陕西日报、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省级媒体作了报道。

4

探索实践“人大+”联动工作机制









健全市人大与市委、市政府、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市人大与市检察院的检察建议办理联动工作机制。健全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完善全市人大系统视察调研等工作联动机制,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

5

着力构建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立体化阵地体系









规范提升镇(办)代表中心联络站98个、村(居)代表联络站340个,创新设立专业代表联络站31个、流动代表联络站1个、产业代表联络站3个,形成立体化、网格化代表联络工作格局。全国人大网、中国新闻网和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13家中省媒体作了报道。

6

创新做实“三个年”活动载体









开展“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和美乡村”和“人大代表·局长面对面”主题活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予以充分肯定。

7

聚焦中国康养之都建设开展专题询问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康养之都建设,23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场询问23个问题,21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场作答并接受履职测评,以强有力的人大监督推动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8

指导支持县级人大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镇安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民意调查工作机制,形成专项民意调查报告4个,收集民情信息4247条,形成民情动态8期。全国人大代表工委《联络动态》(第91期)、全国人大网刊登交流。

9

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实现全覆盖








市人大举办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4期、培训265人次,推动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培训,实现了全市68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全覆盖。

10

创新市人大机关干部管理制度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科级干部实行全员轮岗和AB岗制度。创新推行“五学机制”,举办“机关大讲堂”8期、“悦读·悦享·悦青春”青年读书班7期,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

  供   稿:市人大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