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助推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目标定位,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遵循。作为国家鼓励发展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康养产业正在成长壮大。商洛地接秦楚、位居中国地理南北的分界线,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对有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通过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对相关部门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利用“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等金字招牌,大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文旅康养产业成为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强化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市打造康养之都工作推进专班,先后召开协调会、调度会、推进会40余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出台了《商洛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不断夯实工作责任,将文旅康养工作纳入部门、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了考核细则,细化了目标任务,建立了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康养项目月报制度,强力推动文旅康养工作落实。

(二)坚持项目带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聚焦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结合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要求,依托我市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康养项目。今年有61个文旅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3.86亿元,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柞水飞跃终南极限运动公园工程、丹凤鱼岭水寨山水田园综合体、镇安侏罗纪公园等重点项目基本建成,蓄积了发展后劲,增添了发展动能。打造了一批康养标杆项目,精心选定商州莲花山旅游度假区、洛南仓颉文化产业园、商南阳城驿茶旅康养示范园、镇安高峰兰花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文旅项目作为2022年康养之都标杆项目,带动文旅康养项目有序推进。

(三)围绕品牌创建,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我市在气候、资源方面优势,打造核心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提升了文旅吸引力。积极实施三大提升工程,阳坡院子、棣花荷塘畔、鱼岭水寨、阳城驿大顺营、蟒岭绿道星空露营等特色民宿、客栈、帐篷营地建成运营,优化了旅游住宿业结构;举办了商洛市美食节、洛南县首届苏陕美食节等活动,推出一批商洛地方特色餐饮,形成“美景+美食”融合发展局面;依托商洛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商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到69个,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和特色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紧紧围绕打造“一都四区”总目标,启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动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使旅游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文旅康养业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大宣传营销,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坚持塑造品牌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营销,不断提高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知名度。成功举办了康养信息发布会、第13届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主题歌曲、城市形象LOGO征集、“年味商洛、花开商洛、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四季主题等十余项宣传营销活动,制作数十部系列短视频并构建省、市、县融媒矩阵宣传商洛,洛南夜塬遗址、锦绣大地和木王山杜鹃花视频登上央视新闻。推出的“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秦岭康养清凉之旅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线路体验。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30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2022年1-9月克服多轮疫情的严重影响,全市接待游客247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76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提升。目前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主要是依据《商洛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执行,没有制定较为详细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发展重点不够明晰。

(二)文旅康养产业要素不够完善。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主要侧重于对景区景点的开发,缺乏康养产业功能配套,文旅康养产业要素还不完善。景区景点对文化元素挖掘不够,特色旅游项目较少,旅游体验感不强,难以留住游客。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商品设计水平还需提高,能够串联市内旅游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少,缺乏具有鲜明商洛符号的文化旅游商品。

(三)文旅康养产业市场主体比较弱。我市高A级景区数量较少,只有5A级1家(金丝峡)、4A级16家,文旅康养高端产品不多,市场主体不活跃,同质竞争、同时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对文旅康养产业支撑有限。尤其是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文旅康养企业吸引投融资难度较大,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四)文旅康养品牌吸引力不强。我市“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品牌形象,虽然通过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在全国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对商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强,文旅康养产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对品牌的管理不够精细,距离形成国家级知名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五)文旅康养人才匮乏。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端人才如文旅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能够挖掘康养文化、研究康养新产品、开发康养新服务的人才尤为短缺。

文旅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低,在年龄、知识与技能方面都无法满足文旅康养服务需求。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规划水平,统筹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一是加快专项规划编制。结合《商洛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市、县(区)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突破路径,切实增强规划的操作性、针对性。二是加强涉旅专项规划的编制衔接。编制和完善全市旅游用地、旅游交通、旅游供电、旅游生态等事关长远、久利发展的基础性专项规划,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林地、生态红线、水源保护)等规划中充分考虑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需求,注重文旅康养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推动实现多规融合。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在财政支持、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完善文旅企业普惠性纾困、金融信贷支持、减税降费、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文旅康养产业。科学统筹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空间,用活用好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转换政策,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用地指标,确保文旅康养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二)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文旅康养产业条件。一是加快康养基地建设。依托商洛生态和医药资源,在每个县区重点发展一个集娱乐休闲、游览观光、生态康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景区+康养”融合生态康养基地。二是狠抓三大提升工程。持续抓好景区景点和特色民宿的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高质量高A级旅游景区景点和民宿。加强旅游景区餐饮业的规范经营和统一管理,打造一批非遗美食街区和餐饮聚集群,推动全市餐饮规范化管理、特色化经营。设计推出多类型精品主题旅游路线,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体验感。深挖商洛文化内涵,创新打造个性化的特色文旅商品。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升级,打通景点间的断头路、连接路、环线路,有序发展亲水绿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积极推进交通驿站、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的建设,提升文旅产业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丰富和拓展“一机游商洛”APP等网络平台的功能,不断提高网络平台数字化场景服务能力。

(三)加强商业运作,提升文旅康养产业水平。一是推进康养产业提质扩容。加快文旅康养标杆项目和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立足商洛秦岭森林资源、美丽乡村、中医药禀赋和红色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推进以秦岭森林康养旅游为核心,中医药康养旅游为特色,美丽乡村康养旅游为依托,红色研学旅游为主题的文旅康养产业业态,增加优质文旅康养产品供给。在现有景区、度假区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业态融入,多种形式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拓展文旅康养产业链。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文旅企业龙头作用,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瞄准市场需求,推动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要素整合,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商洛地理标志、文化符号、人文历史等特色元素,创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景区、园区、酒店、餐饮、旅行社等市场主体。三是强化产业项目招商。结合全市文旅康养资源和产业特点,聚焦“双对标、双50”,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建设、运营文旅康养项目。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招商优惠政策。

(四)狠抓市场营销,打响商洛文旅康养品牌。一是加强政企互动。鼓励政府搭建营销平台,设立营销补助资金,企业投入专项支出和专业队伍,共同破解营销难题。要灵活营销补助资金的运用方式,开展特色丰富的旅游活动,把市场营销、特色体验、游客参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使营销资金实现多重撬动作用。

二是拓展宣传营销渠道。招引专业化的营销团队来商参与品牌策划宣传包装和企业运营,提升宣传营销和运营管理水平。实施文旅康养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宣传手册、进招商项目册等活动,搭建特色文旅康养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拓展文旅康养产品、商品营销渠道,形成文旅康养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推介体系。三是强化产品品牌研发。建立文旅康养产品研发激励机制,不断丰富文旅康养商品品种和类型,推动特色产品地域化、品牌化发展,切实提升文旅康养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文:林明   余会存   魏涛  陈佳晔)